奋力探索精细化服务新境界
栏目: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:2023-04-12
 欧亿体育官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,要“完善网格化管理、精细化服务、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”。精细化理念从管理到服务,不仅仅是方式上的转变,更是党的初心和宗旨在理论上的升华、实践中的发展。二十大闭幕不久,思想敏锐、行动领先的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(以下简称东莞城管),已率先将精细化服务深度融入和贯穿城市管理治理各项工作。最是一年春好处,绿满阡陌情满街。近日,省住建厅调研组一行闻讯探访莞邑大地

  欧亿体育官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,要“完善网格化管理、精细化服务、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”。精细化理念从管理到服务,不仅仅是方式上的转变,更是党的初心和宗旨在理论上的升华、实践中的发展。二十大闭幕不久,思想敏锐、行动领先的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(以下简称东莞城管),已率先将精细化服务深度融入和贯穿城市管理治理各项工作。最是一年春好处,绿满阡陌情满街。近日,省住建厅调研组一行闻讯探访莞邑大地,其精细化服务如春风拂面,沁人心扉。

  长安镇位于东莞市南端,具有毗邻深圳的区位优势。长安城管依托“近水楼台”得改革春风之先,敢于先行先试。在东莞推进第一批城市服务驿站建设时,他们就探索利用集体土地和民间资金,以1500多万元兴建了全市规模最大、功能最全的驿站,成为网红打卡点。

  在长期实践中,长安城管对精细化服务悟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:一是精细化服务无巨细,一隅芳草能蔓延成一片绿洲;二是精细化服务无易难,再难的事经过试点探索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;三是精细化服务无定式,不管用服务还是管理方式,甚至执法,只要解决好了都是为群众服务;四是精细化服务无止境,为群众办实事是长期任务,不能被一时一处政绩所迷乱。于是,他们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,随着服务项目向民生福祉密切覆盖,精细化服务的内涵不断丰富。

  ——日常工作向小巷延伸。近年来,长安城管落实精细化管理思想,已经不满足于主要街道的靓丽,不满足于“扫干净、摆整齐”的标准,而是将绣花功夫向背街小巷延伸:推进“三清三拆三整治”工作,对城市“六乱”等市容环境卫生问题,进行无“死角”集中清理;推进旧村整治提升,实施明渠覆盖、危旧农房拆除或加固等;采取“撤、并、改、建”方式,对全镇生活垃圾收集点进行优化设置,改装和新建垃圾收集点236个;大力推进违建治理,2022年共整治违建186宗,拆除面积约3.71万平方米。

  ——为民解忧向难题发力。目前长安镇机动车辆保有量已达38多万辆,而停车泊位数量仅19万余个,停车难成了群众呼声最为强烈的问题,对城市保洁和秩序影响很大。解决“停车难”虽然不是城管部门的主责主业,但长安城管“急群众之所急”,主动作为。一是加强日常巡查,先后开展165次专项整治行动,重点整治乱停乱放和车辆占道等各类违法行为,规范停车秩序;二是按照“应划尽划,规范有序”的原则,采取见缝插针,增设停车泊位,仅去年就增设机动车停车位1621个,非机动车停车位808个,缓解了“停车难”的“阵痛”;三是积极向镇党委和政府建言献策,推动统筹解决“停车难”问题。

  ——环境打造向品质提领。聚焦高质量发展,长安城管以美丽圩镇建设为契机,着力打造城乡一体的高品质城镇。一是成片打造。大手笔打造了莲花湖绿道、茅洲河带状公园、门户节点公园、新民特色精品社区等13个亮点工程,形成三条特色风貌带。同时,指导社区打造了13条兼具文化内涵和自然风光的特色风貌带。二是挖潜提质。按照省级“示范圩镇”标准,对中心区开展“一街一道、两公园、多节点”改造升级,原来的老景观与时俱进焕然一新。三是见缝插景。利用水旁、路旁、村旁、宅旁的边角地植树造景,共打造“四小园”28个。长安镇如今以精妙绝伦的生态和生活环境让群众的幸福感溢于言表。

  ——工作重心向基层下沉。悠悠万事,民生为重;城市管理,服务为先。长安城管以坚如磐石的初心使命深入践行服务理念。他们在全镇快速建成8个城市服务驿站,并以此为依托,将60%的力量下沉基层,在全镇13个社区设置13名正片长、14名副片长,形成“分局主抓、片长主管、社区主责”的新模式。同时,组建女子执法服务中队,加大宣传教育和巡查管理力度,开展“六巡三访一执法”,把问题解决在萌芽,将矛盾化解在一线。正如一些网民所言:城管在身边,群众更安全。

  管理有着明晰的权责清单,而服务往往具有更为广泛更难把握的时空维度。近年来,茶山镇的城管工作屡创佳绩,多项走在全市前列,其根本经验在于具有很强的真抓实干精神,局长曾因过硬的执行力被评为全省城管系统的标兵。

  ——落实是一种情怀,有情怀才有动力。茶山城管扎实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,更加强化为民情怀和服务意识,把满足人民的美好期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从而激发真抓实干的内生动力。一是把工作当事业干。党委政府赋予的任务,他们从不马虎应付,而是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,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实抓好。电动单车迅猛发展,人车混行险象环生。根据政府安排,茶山城管认真调研,统一规划设计,利用有限资金推进建设16.8公里非机动车道,实现人车分行。群众对此口碑载道。二是把群众当亲人看。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茶山城管怀着深厚的为民情怀认真抓落实,用细致入微的关怀,与群众形成鱼水关系;即使执法,也是作为人民内部矛盾用柔性的方式处理。在信访工作中,他们探索“规范流程、压实责任、重点突破、提升能力、预防为主”的“五步法”,高效处理好群众关心的问题。去年共受理、复核投诉案件1901宗,及时处理率、复核率均为100%。三是把服务当本职办。分局4名班子成员兼任片区长,带领城管片长开展“地毡式”日常巡查,以服务群众为本职,以解决问题为己任。2022年至今,共整治人居环境问题8014宗,及时整改率达98%,且90%以上问题用服务和管理方式解决。因为群众满意度高,茶山城管分局党支部已连续4年被镇委评为“先进党组织”。

  ——落实是一种追求,有追求才有高度。每临任务,茶山城管总是以最高的标准、最大的气力把实事办实、好事办好。一是高质量完成年度重点工作。2022年东莞城管局明确了五项考核指标,茶山城管坚持对标对表、挂图作战,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。比如,违建治理任务完成率达103.9%;积极参加“无违建社区”创建活动,工作走在全市前列。二是打造美丽圩镇。全面排查整治镇域闲置地脏乱差、排水明渠、“三线”杂乱等突出问题;按照“先补短板、后增亮点”的思路,擦亮每个点、贯通每条线、打造特色景、绘出美画卷。2022年,全域18个村(社区)达到“示范圩镇”标准,目前正向“省示范圩镇”发力冲刺。三是片长下沉一线座城市服务驿站,城管工作阵地直接推进到基层一线%以上执法力量下沉片区开展服务管理,15名城管片长挂任村(社区)主任助理,深度融入基层从决策到落实的全过程,引领着作风的改进。

  ——落实是一种责任,有责任才有标准。服务无边,工作有形;情义无价,落实有责。服务虽然有别于管理,但茶山城管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,放在心上、扛在肩上、抓在手上。一是高品质当头。围绕打造高品质城镇,深入推进精细化服务管理,以发现问题为导向、以正视问题为觉悟、以解决问题为政绩,引领城管队伍深入社区、坚守一线,切实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。初步统计,仅去年,就解决了8个多年来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。二是全方位突击。以推进“门前三包”为抓手,全镇已完成“门前三包”责任牌悬挂和责任书签订7613户,覆盖到全镇所有主次街道。精细化服务管理全方位覆盖、全天候生效、全体市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。三是零事故托底。深入开展燃气安全隐患、临街广告牌隐患以及道路残缺井盖隐患排查处理,确保了涉城管工作事故零发生。

  全国文明村镇、国家卫生城镇……头顶多项美丽光环的东坑镇,沧海桑田的背后,清晰地留下了城管队员一串串奋进的足迹。近年来,东坑城管紧追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美好愿景,用精细化服务管理,在城镇治理上精耕细作。寒来暑往,春华秋实,换来城镇的内涵品质和外在形象大步提升,正式跨入高质量发展的跑道。

  ——从“扫干净、摆整齐”起跑,用精细化服务效果凸显城管工作重要地位。伴随着40多年的改革开放,东坑城镇规模快速发展,昔日的粗放式管理已严重制约城镇品质的提升。近年来,东坑城管从“扫干净、摆整齐”入手推进精细化服务。高标准起步加强环卫保洁,购置了28台新型环卫车辆赠予各村使用,提升村级机械化水平;实行“机扫+人工”全天候、无死角保洁,并在全市首创用“日扫夜洗”方式进行错峰保洁,辅之以“统筹管理、自我运营”模式,不但效果比一般的清扫干净亮丽,而且每平米5元的价格,远低于常规清扫成本,赢得市民口碑载道,邻镇参观好评如潮。牵头整治“三线”乱象,统一规划、统筹施工,将昔日架设得象“蜘蛛网”一样的“三线”,规范有序铺设;深入推进“三清”“三拆”“三整治”,昔日东倒西歪的废弃牛棚、猪栏,摇身一变成为小花园、小菜园。如今,“一看路、二看树、三看建筑物”,东坑市容市貌焕然一新,群众从宜居环境的变化,深切感悟到城管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。

  ——在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上发力,用精细化服务深化城管工作内涵。东坑城管从深入分析群众投诉入手,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大力开展“为群众办实事”,深化服务内涵。一是解决了占道经营“老大难”问题。一段时期,群众对占道经营反映尤为突出。他们一方面积极会同相关部门,规划建设了3处集中经营区域,为小商贩提供了60个谋生摊位;另一方面,加强巡查劝导,开展“小微执法”“赶鸭子进池”。如今,流动商贩占道经营问题基本解决。二是建设慢行系统提升出行体验感。升级改造多条主次干道,增加非机动车道13公里,增建慢行系统、交通岛,增添照明设施及绿化景观等,打造安全、舒适、便捷的出行环境。三是排查解决户外安全隐患。去年来,共拆除违法广告150个,加固广告20个;加固路树50株、剪除枯枝5500个;会同或督促相关部门更换或补上道路井盖48个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明显增强。

  ——向助推“高质量发展”冲刺,用精细化服务提升城管工作品质。聚焦高质量发展,东坑城管着眼于打造宜居、智慧、韧性的高品质城镇,自觉将精细化服务管理标准,随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同步提升。一是深挖村居人文内涵。投资2亿元,修复山水生态、整治综合环境、优化内部交通、完善配套功能,连片改造丁屋、彭屋、黄屋三条村,建设4500亩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。村庄的文化遗迹得以修缮保护与活化利用,与精心打造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,成为美丽乡村的精品典范;同时,唤起和激励了井美、坑美、寮边头等众多村庄跟进效仿。二是打造“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”品牌。推动东坑农业园升级改造,建设5公里碧道,配套推进50亩稻田儿童公园、生态公园阅读驿站、阳光草坪等景观提升项目。三是增建街头园林小景。目前已建成30个超5万平方米的“千景绣东莞”街头小景,形成“一园一特色,一景一故事”;首批建成7个“家门口”荔枝公园,示范带动全镇36个荔枝园整治提升,串珠成链初步形成5分钟公园圈。

  精细化服务,体现了践行党的初心宗旨的强化、深化与具体化,它不是一时一事的落实,而是符合城管工作本质特征的一项长期性、根本性任务。虎门城管在认真落实执政为民的过程中,更具远见卓识地加紧完善制度机制,以确保精细化服务行稳致远。

  ——队伍打桩立起精细化服务“主体框架”。毛主席曾经指出,政治路线确定之后,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。虎门城管深谙队伍的重要性,决定依托现有编制人员,实施优化组合,构建起推进精细化服务的“四梁八柱”。一是优化分局组织架构。将原城管分局和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合并,把三股一室重组为11个组室,明确职能和权责清单,以条状承接市镇两级业务部门各项工作;将29个社区划分为4个大片区15个小片区,明确分管队伍和责任人,进行分片管理。二是实行城管片长制。在全镇布建城管大片长4名、小片长15名,建成城市服务驿站16座,将60%的执法力量向村(社区)一线下沉,认真履行巡查管理、宣传教育、沟通协调、行政执法等四大基本职能,建立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精细化服务机制。三是成立女子执法服务中队。组建了由一个中队9个小队共69人组成的女子执法服务队,承担巡查服务、宣传教育和柔性执法等职能,以“润物无声”的方式解民忧、纾民困、暖民心,与城管片长形成优势互补、实现刚柔相济。落细落小落实上级部署的“城管进一线,服务面对面”,从组织架构上夯实了城管与群众的“连心桥”。

  ——制度砌墙构筑精细化服务“体系屏保”。“先生事业不可量,惟用法律自绳己”。虎门城管精心研制了一套推动精细化服务行稳致远的工作制度。一是推行“行走虎门”机制,以上率下。建立镇领导、社区班子、镇城管委成员三级行走机制,发挥头雁效应;建立不分时段、不打招呼、不需陪同、直奔一线的督导巡查机制,形成快速响应、快速整治、快速反馈的问题整改模式。二是开展“洁净城市活动日”,全民参与。每个月10日定为“洁净城市活动日”,当天以社区为单位全域开展大清扫大保洁活动,镇村干部、城管片长、党员、志愿者带头持起帚把上街,广大群众共同参与,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。三是压实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制,形成合力。制定“门前三包”工作指引,细化标准、明确责任;全镇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当表率,作示范;每个社区按“一村一示范”标准,各选取一条主干道或背街小巷打造“门前三包”示范路。目前全镇完成“门前三包”全覆盖,共悬挂“门前三包”责任牌19608户、签订责任书22212户。

  ——科技装修赋能精细化服务“智慧因子”。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,智慧城管应运而生、乘势而上。善下“先手棋”“快手棋”的虎门城管,一是迅速建成分局指挥中心。目前建成了集监控、指挥、调度、可视化于一体的指挥调度中心,对镇内7座街心公园、25座垃圾中转站及其他重要区域进行实时监控,24小时接收、处理、跟进各类突发情况,捕捉问题的“眼睛”更灵敏,指挥调度的“大脑”更精准,解决问题的“四肢”更快捷。二是开发虎门城管APP。“虎门城管APP”综合应用平台闪亮登场,已形成“线上发现问题、后台自动分派、线下迅速处理、事后自动评价”的智能化城市管理模式。自开通以来,已累计生成案件348026宗,完成整改341881宗,整改率达98%。三是上线机械化作业智慧管理系统。虎门率先为全镇环卫作业车加装GPS定位系统、重点作业车辆加装视频监控系统,并为全镇环卫工人配备智能工牌,实现了对人员、车辆的全天候、可视化监管,及时采集和研判相关数据,为精细化服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。